抹不去的年味

作者: 陈小荣 2015年02月25日生活随笔

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在家乡是“除阳尘”、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。而在城市里,各种美食展、迎春庙会等在城市粉墨登场,人们逛庙会、品美食、购年货,好不热闹。但我觉得年味却在渐渐淡去。住所附近一条僻静的小巷两旁,清一色的是卖年画、对联的商家,市民们在精心选购年画,各种字体的“福”字在风里摇曳着红火的年味,每每此时我才感受到快过年的味道。

前段日子,艳姐回家前邀我吃火锅,上高中的女儿更是欢呼雀跃,“终于可以回老家,尝尝地道的家乡菜啦!”我笑笑,还是回家过年好!艳姐端起酒敬我时问我,兄弟,咋不带你媳妇回去看看呢?我张张嘴却不知说啥,无奈地笑笑,把一杯啤酒喝了下去,心里竟然酸酸的不是滋味,想想又是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。一瞬间,我的眼前闪现出晾晒在院里的腊肉,母亲倚在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下,向着村口老牌坊久久地凝望着……

那晚,从火锅店出来沿着江岸吹着风,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,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,而故乡的一切正慢慢地在记忆中远去。但我终究是离不开故乡的,越是在临近过年时思乡更切。甚至对王维那句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有了更深的理解,唯有远离家乡的人才会感受更深。

记得几年前回家探亲,一位在县城开超市的同学组织了一次同学会。参加聚会的有20位同学,大家相聚在县城一家老字号酒楼,毕竟20多年没有见面,大家见面时都很高兴,握手拥抱,然后回忆那些童年的趣事。但是,大家很快就把话题扯到职位收入上,这个说刚刚升了职,那位说最近又换了台好车,我没职没车自然插不上话;有位在教育局任职多年的同学晃着那颗油光发亮的头颅,“你们的娃要上重点一定找我,都是老同学千万别客气,来来来,大伙干一杯!”大家众星拱月似的围在他的身边,看他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,我说不出是啥滋味。现在的人太现实,钱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砝码。而我很知趣地远远躲在角落,满以为同学聚会可以好好重温儿时旧梦,那曾想会是一场相互攀比、炫耀的聚会。趁大伙都酒酣耳热之际,我便逃也似的溜回了家!从那以后,我再不参加任何同学的聚会。

真正享受浓浓的年味,只有回到农家小院,不管到哪家都是腊肉香肠,炖土鸡、吃自家种的蔬菜,倒一碗清冽的烧酒,每人一勺轮流坐庄,老表兄弟喝高兴了猜拳行令,好不快乐!酒肉饭饱大家在一起打打牌、聊聊天,跟长辈们说说城市的新鲜事,听他们谈论家乡的发展变化、雨水收成等,那是最开心的时刻。更多的时候,是不到吃晚饭的时候,另外的亲戚又差人来接你去做客,有时一天吃好几家,但往往在假期届满之时,还有一些亲戚来不及走,只得说来年回来再拜望。我每每在老家过年最受用的就是串亲戚,哪家都说回来一趟不容易而把我奉为上宾,爱人是北方人,第一次跟我回老家过年,跟我说,“你老家人对人好热情呀!”所以我常跟你说,老家过年就是闹热,这下你感受到了吧!爱人笑而不语。

现代人总是忙碌,过不过年都是那么回事,传统的东西恰恰是在大家的漠视中渐渐地趋于平淡,有钱天天都过年的心态很直接地淡化春节的气氛。但作为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,始终不会因年味的逐渐淡化而消失的。每年众多的打工者哪怕再难也要回家过年,就是为了在老家感受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年味!有钱无钱都要回家过年,因为有些东西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。

这年味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,还有父亲母亲犊子之爱的无声流淌和延续!

年味是抹不去的,就像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土地,不管你走多远走多久,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,只有故乡才让我们读懂年味的醇厚芬芳!

欢迎投稿,注册登录 [已登录? 马上投稿]

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!

相关文章

必读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