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味荷兰风车的几许沧桑

作者: 伏羲伏羲 2015年12月28日原创散文

一些朋友会说,从荷兰回来,少不了难脱窠臼,也要讲风车的故事吧?我的回答是,你猜对了,干嘛不讲呢?担心的只是讲不好而已。面对一个国家的标签,一个民族的灵魂,如果能做到闭口不提,那你究竟了解过它的什么?

历史上,荷兰是一个灾难和辉煌交替的国家,时而被列强瓜分,时而又称雄天下。十七世纪,这个需要放大地图才能看清的国度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国家,其商船超过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,贸易总额则占全球的一半。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问题,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小国迸发出地动山摇的能量呢?如果充许猜度的话,或许可以这样说,狭小的空间,使他们拼命蹦出一个圈子;而低洼的海拔,又使他们拼命跳起一个高度。正是这种精神,促使荷兰人曾创造出与海堤、风车等有关的一系列神话。获得稳定的生存条件之后,他们又精心装扮自己的生活,使郁金香闻名天下。

没有去过荷兰,就无从真正理解风车在其崛起中所起的作用。

早在八百多年前,荷兰人就意识到自己的危险,四分之一的国土几与海平,又四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丈八有余,常年又多西风,随时都会被海吞风蚀。于是,荷兰人一面拿出鲧禹治水的气魄,修堤填海;一面盯准西风,变害为利,试图寻求永动之力,把海水赶走,荷兰风车就这样诞生了。如此描绘,似乎有些想当然,但风车在治海过程中起到的作用,的确是无法估量的。正是这片洼地上的一万多台风车,日夜不停地旋转,产生巨大能量,把不断浸入的海水,又源源不断地抽出堤外,才使苍生得以稍许安宁。

实际上,荷兰风车的作用远不止这些,作为现代动力机械的缘起,一开始它就承担起更多责任。风车赋予荷兰人力量,也启发着他们的灵感,很快,这种动力之源就引用到了辗磨、锯木以及造纸等众多领域。可以想见,荷兰之所以曾经称商贸之雄,恐怕风车的功绩是无法磨灭的。如此说来,风车之于荷兰,再造之恩还不够大吗?也正因为这样,荷兰人与风车的情感深似北海,尽管现代动力机械源源出现,风车却一直以群体的姿态,屹立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。据说从实际需要和管理计,荷兰风车只保留了几千架,但在莱顿的大街上,或是任何一处乡村,一举起照相机,仍能突然发现远处重叠着两三架风车,仿佛童话世界,常常给人带来意外惊喜。每当这时,看着那缓慢转动的车翼,似乎在描画着稠密的年轮,沧桑之中而显深邃,不由让人兴叹岁月的易逝。

荷兰风车的动能作用弱化之后,却一点也没有消磨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,而今却以新的风貌重生,那就是其纪念意义和观赏价值。在荷兰,保留着多处风车民俗村,每年吸引大量观光客前去膜拜。风车依然为荷兰人创造着财富;但当一个物件由实用沦落为摆设时,就会随之产生一种现象,那就是人们会使尽解数,让它更加吸引眼球。过去它是什么样子,不太清楚,但现在的荷兰人却非常愿意下功夫去装扮它。于是,你看到的每一架风车都那么富有个性。也许内脏大同小异,但它们的脸和身躯,的确太丰富多彩了,就像同是日耳曼人,他们可以穿朝鲜人的裙子,也可以戴苗族人的帽子。总之,它们是不耐寂寞的。再加上,每年荷兰人都会将其粉漆一新,就更让人不能不以其为眼福了。

风车以其可爱故,大多数人称呼它时,都喜欢加个“小”字。荷兰风车可不能随便以“小”称之。位于莱顿市北部的DeValck,大概堪为荷兰风车的代表,如今已被改造成风车博物馆。旅居莱顿时,有一天恰逢风车开放日,有幸前往一观。走进这个四百多年前的神秘建筑,不禁为之唏嘘,这家伙非但不能称小,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。一二层有众多房间,为管理者所用,越往上,就越接近它的内脏,及登至五六层时,已将它的构造一览无余,不禁为它设计的巧妙而兴叹。如果仅把它视作一台机械,当是耗资千百万元的巨无霸。这时,登临者才发现自己已在二十九米的高度了,对莱顿市的全貌一览无余。

去过荷兰的人,归而必谈风车;长住过荷兰的人,怎么会忘记风车呢?大概因为这个原故,门下一个新成员出生于此,他的母亲便毫不犹豫地为他取名小风车。自然是希望新的年轮由此起始吧!

欢迎投稿,注册登录 [已登录? 马上投稿]

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!

相关文章

必读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