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飘香的端午

    仲夏的微风挟着绿色的清香,拂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,和煦的阳光洒满每一刻都在躁动的大地,恣意绽放的石榴花红红火火,蓝天碧水间树木青青,鸟语啁啾,多么明媚的时光啊!这样爽朗的季节,我从头到脚如洗一般。登上高高的楼台,阳光灿烂,这是顺阳好天气。蓦...

    林黛 发表于 2022-12-25
  • 回家的路

    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,又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,我终于到了家乡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汽车站。 我已经两年八个月没有回家了,在外打工,身不由己,如果不是父亲写信说派出所催了好几个月了,满了十八岁必须办身份证,我也很难请假回来。 黄河滩边的风很大。背着沉...

    崔向珍 发表于 2022-12-14
  • 青菜

    我们老家,讲究个腊月的青菜赛羊肉。经过霜打雪埋后的青菜,虽说没有霜雪前有精神,但也不长大了,霜前吃青菜,有股青草气;霜雪后吃青菜,就炒青菜而言,菜帮子易烂且鲜,略有甜丝丝的感觉,炒青菜或烧青菜汤,滚热鲜香,不觉冬寒。 记得外祖父在村南小圩上...

    丁桂兴 发表于 2022-12-13
  • 记忆中的集市

    记忆中的集市,是最热闹的地方。 集市设在乡政府附近,每逢集日,人们穿着最好的衣服,三五成群,把不宽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。 集市最靠边的是牲畜市场,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去那里卖兔子。为了避免和别家兔子混淆,母亲会特意用点馒头的红颜料给每个兔子点...

    邱素敏 发表于 2022-12-12
  • 荷花盛开的时候

    也许是从小在河边长大的缘故吧,一生只偏爱荷花。自古以来,文人墨客咏颂荷花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,窃以为,还是宋朝著名诗人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堪称翘楚之作。而《爱莲说》中的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更是金文玉句,经典中的经典。 水陆草木之花,...

    青麦 发表于 2022-12-10
  • 二月二的排骨饺子

    二月二龙抬头,啃猪蹄、吃猪头,这是北方人的饮食传统。经过一个正月,一般人家年前杀年猪置办下的猪肉,除了猪油就只剩下猪头和猪蹄了。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,谁家能把猪排骨预留下来包顿饺子可是件奢侈的事。 小时候,我家每到二月二除了猪头和猪蹄,...

    闫忠彪 发表于 2022-12-09
  • 小镇的夜

    立春前的鳌头镇,仍旧刮着微凉的北风。 我坐在宿舍的阳台上。暗黑从远处漫过来,最先漫过田野,然后漫过草木,来到小镇,来到宿舍的阳台上,最后漫过心田,将我轻轻拥在怀里。 袂花江水静静地流淌着,它用温柔的双眼轻抚着小镇的夜景,滋润着勤劳的小镇人。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2-02
  • 一碗水饺

    一窗冷雨消残暑,不觉人间已入秋。最近,因下沉社区防疫,很少得闲。临近中秋,周六在家休息,婆婆让公公一早去买了肉,想包顿饺子吃。下午,我负责擀饺子皮,爱人烧开水,女儿择韭菜,儿子剁饺子馅,看到孩子们不太情愿的样子,不禁一阵唏嘘,想起幼时中秋...

    王友燕 发表于 2022-12-01
  • 乡村的声音

    声音,是乡村的灵魂。 凌晨四五点,谁家的公鸡睡醒了,扑棱扑棱,抖抖精神,引颈长鸣。它的声音还没落下来,就有了此起彼伏的回应,仿佛这只公鸡是在领唱。 更为神奇的是,树上的鸟儿也争先恐后地喧闹起来。无忧无虑的喜鹊在高高的杨树上喳喳鸣啭;长相俊俏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30
  • 年味

    一提起年,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时的情景。 那时候,一进入腊月,我就一天天地数着日子,盼着年快快到来。家里穷啊!平日里难得见到油腥,只有过年,鱼和肉才有机会随便吃。因此,年便成了我儿时最美的期盼,那种渴望,那种期待,不亚于现时球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29
  • 流浪老人

    在广州的滨江路上,时常可以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。他长着一副晒得干黑的脸,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像树皮;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,黑色的裤子像从来没有洗过似的。但他并不像他的同行,不乞求,也少说话,平常就在江边的绿道上练字。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,见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26
  • 温暖的柴火

    六七十年代,乡村家家户户以烧柴为主,需求量大,柴火短缺是常事。 每年秋天,我都会去漫地里捡柴火。这柴火,其实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,已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树枝,或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零星灌木。 放学回家,拿起竹筐,架一个竹耙,搭上肩就走,哗啦哗啦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25
  • 杀年猪

    时至腊月,小城街面不时出现一家两家灌香肠的摊子,望着那些弓着身子忙碌的身影,儿时乡亲们宰杀年猪的鲜活一幕,又浮现在眼前。 乡里人杀年猪,大多选择腊月。此时,田里的庄稼,收割的已经收割,上仓的已经上仓。一些正待生长的绿的油菜,青的麦苗,早已施...

    林佐成 发表于 2022-11-24
  • 年饭温暖

    当早春的气息涌动,当卷心菜包裹的冰块悄悄变薄,当河面上封冻的冰皮慢慢抽出丝丝热气,大年三十就到了。 我站在村庄路口等从山那边过来的江水哥。江水哥是母亲的干儿子,他可算得上一个大人物他是相邻三个村中第一个大学生。他家在山那头的高峰村,到镇高中...

    宋扬 发表于 2022-11-24
  • 老油坊

    我的老家在明月峡山下的燕子岩,旁边有一间古老的祠堂,上世纪六十年代把这祠堂改成了榨油坊。只要一走进燕子岩,菜籽油的香味扑面而来,有时还听见老黄牛拉着大石磙,在碾子上一圈一圈碾菜枯的哩哩嘎嘎声。 这祠堂外观上看起来还挺漂亮,屋脊的两头檐牙高翘...

    邓祖富 发表于 2022-11-24
  • 散落在晒谷场上的故事

    小时候,生产队的中央就是队部。队部坐北朝南,它的前面是一个很大的晒谷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18
  • 我的老家在渐渐沦陷

    我的老家下柴市,距县城二十四公里。 沿着下柴市幽幽的古道前行,映入眼帘的是铁铺、油坊、布庄斑驳的青砖黛瓦,错落有致的高脊飞檐,每一处建筑都尽显民国初期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;房子是古老的,气质是古老的,让人感觉房子里的人也是古老的,且做着同样古...

    九满 发表于 2022-11-08
  • 乡村打石匠

    石匠,在川东北一带叫着打石匠。 常言道:养儿莫学石匠,天晴落雨在坡上,讨个妹娃儿怪不象。意在石匠这门手艺不受人待见,因为常年在野外作业,日晒雨淋,条件十分艰苦,见识稍微远一点的人都不愿学这门手艺。 石匠最辛苦的活,莫过于野外开山采石。裸露的...

    刘强 发表于 2022-11-06
  • 炭火暖身更暖心

    冬天最美是早晨。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,生起熊熊的炭火,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,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!此乃日本作家清少纳言《四季之美》中的佳句,炭火的温暖之美栩栩如生,动人心魄。而我们记忆中的炭火,也一样地暖身更暖心。...

    何龙飞 发表于 2022-11-05
  • 一城一味

    春天,一碗油泼面;夏天,一盆蘸水面;秋天,一份热汤面;冬天,一锅珍子面。陕西人爱A面,是真真出了名的。旅行归来,拎着行李,直奔面馆,三下五除二,碗底朝上,脖子仰到最大角度,嘴儿一抹,过瘾!可见,这面在性情豪爽的老陕心目中的地位是珍馐佳肴都不...

    王仲卉 发表于 2022-11-03
  • 乡村磨坊

    看见了磨坊,温柔便注入内心。村口,土屋一两间,背风处是门洞,却没有门扇,土屋正中安置磨扇,门前有几棵老树遮风挡雨。磨坊前有口老井,井台上站着一架辘轳。摇着辘轳的木把儿,辘轳绳一圈圈地卷着,一桶水就出了井口,用以淘洗准备上磨的粮食。这是磨坊...

    赵丰 发表于 2022-10-28
  • 荠菜

    柔柔的小风吹过,融融的阳光抹过,乡村的田埂上、溪头边,便破土拱出一片片、一簇簇开着白色小花的荠菜。那白灿灿如米粒般大小的荠菜花,那锯齿般嫩绿绿的齿叶,和那沾着清馨泥土的根须,无不溢着怡神的春的气息,向人们展示大自然中生命的律动。 荠菜属十字...

    梁红星 发表于 2022-10-21
  • 不完美的美食

    青菜、白菜们被母亲抛根剁脚,一篮一篮地背回家里。母亲要用它们来晒干板菜。 它们被一叶一叶地分开,洗净焯水后,挂在了我家的晾衣竿上、柴垛上、梨树上,甚至躺在田埂上,瓦屋顶上。白天晒在太阳下,晚上浸在黑夜中,黑绿黑绿的,惨白惨白的。我去上厕所,...

    杨启彦 发表于 2022-10-18
  • 葵花灯

    天渐渐暗了,我走向小巷。风从小巷深处打着旋向我扑来。目光所及,鸭脖、酸辣粉、炒米线、越南小卷粉、烧豆腐、特色烧烤等排档首尾相连,烟火缭绕,喧喧闹闹,却没有向我的鼻翼递出诱惑的气息。 踌躇了一会,我停下了脚步,依稀看见了一盏橘红色的葵花灯一种...

    赵利建 发表于 2022-10-16
  • 陪伴

    最近被一个朋友发来的微信上的视频所触动。视频拍的是一个离家去外地打工的儿子,回家探亲结束后,离家返工,母亲在家门口目送儿子的车子远去,迟迟不肯回家。儿子的车子走远后,情绪低落的母亲,一步三回头地往回走,可走进院子没几步,又折返回去,沿着儿...

    余峰 发表于 2022-10-15
  • 年是难以忘怀的思念

    还没进腊月,网上售卖对联、灯笼的广告已经红彤彤的一片了,提前把人们扯进了对年的期盼当中。或许是年龄的关系,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,我却没有购买的欲望,心里倒是盼着年,盼着出门在外的人们可以在年里团圆。 在北方,腊月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,数九寒...

    姬向新 发表于 2022-10-12
  • 大地秘密

    夏雨初霁。 推窗,楼下一地青幽幽的绿与我撞个满怀。她抬头,只深情一望,我的魂儿已被勾了去。推门,我向那片田野疾步而去。 在过去的小半月里,浑身被黏洼黏洼的汗包裹,能躲避溽热和烈日的只有空调与窗帘。期待一场雨的恐怕不止焦躁的人们,大地上,绿植...

    宋扬 发表于 2022-10-06
  • 儿时的年味

    我是北方人,老家过年必要守岁。小时候母亲常对我们说,年三十那夜不能睡觉,要守岁,不守,岁就没有了。因此,守岁时母亲会给我们说很多关于守岁的故事和传说,让我们不至于睡着。母亲虽然不识字,可讲起故事来却活灵活现精彩纷呈。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故事...

    单士云 发表于 2022-09-27
  • 土地的高度

    乡下村落的村名,大多以姓氏标注,从内蒙古赤峰市到其下辖的翁牛特旗,一路上有康家营子、张家营子、杜家地,而此次要走访的下唐家地村,想必最早在此落脚的一定是唐姓。村庄在起伏绵延的丘陵褶皱里隐蔽得很深,村民们年复一年重复着汗滴禾下土,粒粒皆辛苦...

    陈秀民(蒙古族) 发表于 2022-09-22
  • 记忆中的粽香

    端午节快到了,街道上仿佛比平常热闹了些,街上随处可见卖香囊的小摊儿,菜市场两侧的摊子一字摆开,艾叶、胡叶、马莲草、糯米、小米、赤豆等的生意也红火起来,人们都欢喜地挑选着。 记得小时候,在端午节前夕,母亲也会提前准备一些端午节所需的东西,不等...

    李拓 发表于 2022-09-18